
这是一座横空出世的城市新地标。它气势恢宏,雄伟壮观,宛如镶嵌在大地上的璀璨明珠,又似贝壳,又像水滴,清新悦目,美轮美奂,既代言了城市的形象、气质和内涵,也标志着我市体育事业的发展开启了新的篇章。
这是滨城体育迷自己的奥体中心。它设施一流,功能齐全,可满足竞技比赛、业余训练、全民健身、文体休闲、商贸会展等多层次需求,是一个活力四射、环境优美的绿色体育公园,人们可以在这里尽情放飞自己的梦想。
走进位于龙湾中央商务区的市奥体中心,令人不得不为“一场两馆”的磅礴大气所折服。随着十二运脚步的临近,这些造型独特的建筑串联起一曲城市的交响,让滨城的每一天都熠熠闪光!
以奥林匹克之名打造新地标
曾几何时,滨城体育迷一直有个遗憾:几十年来,葫芦岛体育基础设施相对落后,尤其是场馆建设几乎“一空二白”,若想观看比赛,只能车马劳顿去外市。谈起沈阳等城市的“大馆”、“大场”,我们只有羡慕和失落。
进入21世纪,体育产业成为推动城市经济发展的又一动力。体育产业的快速发展对现代城市来说是加速城市化进程的契机,城市通过举办体育比赛,可带动体育场馆周边区域经济发展、土地升值,提升区域板块形象,进而形成新的功能中心。
城市要提升品位,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必须完善。承办十二运,也必须拥有合格的比赛场馆。
早在2008年12月龙湾中央商务区组建之初,省长陈政高就建议:龙湾中央商务区的定位应该是商务会展、康体休闲、旅游度假、金融服务的中心。不难看出,这个定位使我市建设大型体育场馆成为必然。2009年1月,第十二届全国运动会举办地落户辽宁,我市成为分赛区,这也加速了体育场馆的建设步伐。
2009年4月,在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商务区管委会邀请清华大学、天津大学、同济大学的三家规划设计院对商务区8平方公里的土地进行规划。三方一致认为,商务区应建立文化中心和体育中心,以填补市民缺少文化娱乐、体育健身场所的空白,提升生活质量和城市形象。由此,“一场五馆”(即体育场、体育馆、游泳馆、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的建设被摆上重要日程。
打造一流的体育场馆,是商务区管委会明确提出的要求。为此,场馆的规划设计面向全世界招投标。最终,韩国杏林株式会社和北京维拓设计院共同设计的方案从德国、法国等设计师的作品中脱颖而出。此后,这一方案在韩国的建筑设计大赛中获得金奖。
结合城市特点,“一场两馆”在设计上充分融入了大海的元素。体育馆形似贝壳,游泳馆形似水滴,造型新颖独特。从空中俯瞰,体育馆和体育场浑然一体,为一个葫芦形状,最大限度表达了对美的追求。“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奥体中心都可以说是建市以来最大的一个公建项目。”管委会一名负责人告诉记者,用奥林匹克之名打造城市新地标,对滨城的发展无疑是件幸事。
生态和科技元素融入建设全程
建筑是凝固的音乐,音乐是流动的建筑。一座座造型独特、内涵丰富的建筑,好比城市的名片,让城市充满现代气息。经过两年多的紧张施工,“一场两馆”正以雄伟的身姿向世人展示充满绿色、活力的靓丽面容……
2009年10月,商务区管委会对“一场两馆”建设公开招投标,面向全国选取最好的施工企业。经过严格评审,中国建筑股份公司和中建二局分别获得体育场馆和游泳馆的承建资格。
2010年4月,经国家和省、市环保部门的环保评审,场馆准予施工建设。开工之日起,管委会和施工方就给自己出足了难题:争创国内建筑业大奖,全力打造精品工程。
一方面是高质量地建好场馆,一方面是按时完成建设任务,工程进度、质量、安全如何协调统一?管委会的答案是:采用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方式。通过聘请专业的项目管理公司,从设计到招投标的选定,再到竣工、验收、决算,全程对工程质量等方面严格监管。同时,聘请工程造价咨询管理公司,对所有建筑材料价格进行事前确认,全力避免国有资产的流失。并聘请律师团队,对大小合同一一把关、审定,避免因决策失误而造成经济损失。“白加黑”、“五加二”,是管委会所有工作人员的作息制度。这等于大家没有过休息日,无论炎炎夏日,还是寒冬腊月,整天在工地参与施工。每天的例会,每周的进度总结、部署会,不定时的现场办公会,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的技术难题,只有一个目的:确保把一流的场馆献给滨城人民。
一流的体育场馆和建筑,必须有一流的科技支撑和科技保障,才称得上是一流的科学训练基地。市奥体中心最大的特点就是生态和科技。按照全运会比赛项目的要求,体育场馆在设计和建设过程中,采用高科技、绿色低碳和环保技术,进行了大量的科研和技术攻关。钢结构采用平面交叉桁架和弦支穹顶结构,这两种工艺可大大缩短工期,节约钢材,最大限度减少对能源的消耗,是国内较为先进的施工方式。体育场广泛应用了太阳能集热系统,可为运动员提供充足的热水保障。并全部采用先进的智能化集成系统,对办公设施进行自动化管理。在各方努力下,场馆工程仅在2011年就获得多个奖项:体育场馆设计获“首都规划设计汇报展优秀方案奖”、钢结构获“全国钢结构金奖”、游泳馆主体工程获“省级优质主体结构奖和世纪杯奖”……
时间在一天一天积累,体育中心的建设工作也在有条不紊地推进。2012年8月,一座壮观的奥体中心在曾经的农田上拔地而起,“两馆”率先投入使用。在第二届泳博会期间,体育馆作为主会场,承担了开闭幕式及相关演出的任务,游泳馆则进行了花样游泳表演。经过实战,场馆功能均通过检验。
今年6—7月,十二运蹦床和足球测试赛及足协杯比赛分别在体育馆和体育场举行,国家体育总局给出了“模拟考试过关”的评价。期间,场馆的硬件设施经过反复调试,全部符合大赛标准,并且运转正常。“这里有一流的体育场馆,具备一流的组织协调能力,完全有能力举办全国综合性运动会和世界级单项比赛!”
面朝大海 静候全运
驱车沿龙湾大街驶向龙兴路,从中法岗前行约1.8公里,外形酷似北京奥运体育馆“鸟巢”的市奥体中心场馆跃入眼帘。来到近处再看,体育场馆北侧为环岛一路,隔规划路与西外环路相邻,东侧为滨海大道,往右看,面朝大海,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奥体中心也因此有了个生动的名字——“龙眼岛”。
一座好的建筑就是一曲交响乐。现在,让我们来细细欣赏这些优美的建筑乐章——
体育场总建筑面积5.7万多平方米,其中地上5.1万多平方米,地下5790平方米;总坐席32638座,其中主席台152座,固定32486座。建筑等级为乙级,投资概算额为6.37亿元。按照视线最优原则,看台设计为东西方向宽,南北方向窄的非同心圆布局。东西看台为两层,为观众充分提供良好的视线区。首层按照主体结构由四个对称的场地通道划分为四个功能分区:西侧为体育竞赛区、赛事管理区、媒体区,并在中央设置贵宾区入口大厅;北侧为场馆运营区及安保用房;东侧为体育竞技训练区,供体校平时训练使用;南侧为体校运动员生活区。沿体育场西侧及北侧设置了商业用房,便于赛后多功能和多元化经营开展。场内交通组织采用立体交叉方式,避免了与其他人流的交叉干扰。
体育馆总建筑面积2.3万多平方米,建筑等级为甲级,投资概算2.25亿元。总座位数5918席,其中固定坐席3210席,活动坐席2628席,主席台80席。地上3层,无地下部分,建筑高度30.8米。首层为比赛场地、训练场地及相关用房,二层为观众入口和休息厅,三层为观众座席区。首层设置了四个功能分区:北侧为场馆礼宾区,供贵宾和官员使用;西南侧为媒体区;东南侧为赛事管理区,供赛事组织和技术官员使用;东北侧结合北侧的训练馆,设置为体育竞赛区,供运动员和教练员使用;西北侧为场馆运营区。沿体育馆周边设置了约720平方米的商业用房。
游泳馆总建筑面积1.3万多平方米,建筑等级为丙级,规模为小型,以群众比赛、健身及娱乐为主。总座位数422席,其中固定坐席370席,主席台52席。设国际标准比赛池(兼做花样池)及戏水池。游泳馆为一扇贝形平面,共四层,设置了约883平方米的商业用房。首层设置三个功能分区:西侧为水疗区,供群众游泳健身后放松休息;中间为竞赛区及其相关的服务用房,更衣淋浴;东侧为游泳大厅,除比赛池外结合平面的形状,设计了一个大戏水池及两个儿童戏水池,戏水池设有水滑梯等娱乐设施,并直接开门通向室外。
体育场训练场场地面积为1.8万多平方米,总座席1938座,其中主席台60座,固定坐席1878座。为体育场附属训练场,配有与体育场同标准的塑胶跑道和足球场,主要以市级康体健身、集会、大型团体活动、比赛、训练为主。
奥体中心建成了,在后十二运时代能否健康成长?据记者了解,奥体中心是一项“公园体育化、体育公园化”的体育景观工程,在设计之初就把赛后利用列为重要内容。“除了具备承办大型比赛的功能外,奥体中心新颖、现代的建筑造型,优美、生动的景观环境,先进、多功能的设施,将成为旅游、休闲的理想场所。”有关人士介绍,除了承办体育赛事,奥体中心早已为自己的发展留足了空间。像游泳馆,目前已对外经营,为喜欢游泳的人提供了好去处。
市体育局人员也告诉记者,奥体中心的建设集竞技体育、业余训练、体育人才培养、群众健身、文化娱乐休闲于一体,是一个开放式的体育场所,能在商务、旅游、娱乐、宣传等方面产生“乘数效应”,进一步提升城市综合实力,带动我市的交通、通信、商业、饮食、文化、娱乐等相关行业的市场投资和消费,让老百姓都能亲身体会到全运会留下的财富。
再有30天,十二运大幕将启。市奥体中心已做好准备,敞开怀抱迎接全国体育健儿的到来!(记者 刘兴华)
|